中國電視劇發出創作動員令——胸懷“國之大者”,堅持現實主義手法打磨作品迎接黨的二十大《我們這十年》《人民的脊梁》《山河錦繡》等一批力作令人期待 以現實題材精品,為人民和時代放歌 “上海出品”將重點推出多部現實題材作品令人期待
在北京冬奧會的沸騰季節里看《超越》還原的中國冰雪健兒奮斗史詩,在春節闔家團圓時看《人世間》里緩緩流淌的中國人民生活史詩、心靈史詩,這是2022年上半年觀眾對國產劇深刻的集體記憶。未來一段時間,一批聚焦現實、反映時代的作品,將陸續與觀眾見面,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電視劇創作暨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工作推進會,向文藝創作者們發出動員令:電視劇創作要胸懷“國之大者”,堅持現實主義手法,以真實、平實、樸實的藝術風格描繪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以工匠精神真情謳歌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風貌、新奮斗。
在“源頭品控”下,《我們這十年》《縣委大院》《大考》《大運之河》《硬核時代》《從這里開始》《重中之重》《人民的脊梁》《山河錦繡》《天望》《北上》等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電視劇正在各自的創作攻堅期。未來,更多創作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努力開創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新境界。
迎接黨的二十大,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將以現實題材精品為人民和時代放歌。
從奮進的時代大潮、火熱的社會生活中汲取養分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奮進的時代大潮、新時代人民的火熱生活,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豐沃的土壤。這批新劇中,許多作品都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汲取養分,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了一批“總臺出品”原創劇目,聚焦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渡胶渝\繡》以多元視角和多線敘事全景式展現從脫貧攻堅偉大歷程走向鄉村振興的故事;《人民的脊梁》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深刻反映中國共產黨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硬核時代》聚焦新時代核電人的成長奮斗;《天望》則是“北斗人”經過30多年實踐探索,突破技術壟斷和技術封鎖,自主獨立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了不起征途??梢哉f,鄉村振興、從嚴治黨、科技興國、航天筑夢,無不是新時代中國前行的重要里程。
上海歷來是中國電視劇的創作重鎮。迎接黨的二十大,“上海出品”將重點推出多部現實題材作品。其中,實業報國題材電視劇《大博弈》深入重型裝備制造業,以幾代人的奮斗彰顯中國制造業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全新考驗下把握時代脈搏、勇于創新的發展精神;《縱橫芯?!穭∶褪莿⊥?,中國芯片如何自主創新,將“卡脖子”的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便是這部科創興國題材作品的硬核魅力。
此外,展示新時代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從低谷走向巔峰歷程的《重中之重》,講述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成就的《大運之河》,彰顯新時代軍人聽黨指揮、奮斗強軍的《海天雄鷹》等劇目也將在今年下半年登上熒屏。
從沒有哪種文藝樣式,能如此切近又細膩地與時代產生關聯。中國劇場永不落幕,因為它自始至終在為行進中的中國留下準確的藝術檔案,為人民和時代留下火熱烙印。
在生活味、煙火氣中,展示千千萬萬平凡中國人的故事
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點——把人民當作真正的主角,在生活味、煙火氣中,展示千千萬萬平凡中國人的故事。
《我們這十年》站在“我們”的視角,用單元劇形式回望我們共同走過的十年歷程。11個單元中,有對英雄們的深情褒揚,如《礪劍》,是猛虎團改編前后發生的熱血軍營事;如《堅持》是一部各自堅守又守望相助的抗疫英雄譜;如《西鄉明月》贊頌基層警察、法官、檢察官對公平正義的上下求索。11個單元中,有中國各民族人民心手相連的血濃于水,如《熱愛》里漢族足球教練在新疆與少數民族少年們的師生情誼;也有對中國人民深厚天下情懷的謳歌,如《沙漠之光》里中國建設者遠赴埃及,同埃方人民同心共創美好生活,也如《幸會》中發生在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背景下一個國際社區的民心相通事。而《一日三餐》《唐宮夜宴》《未來已來》《心之所向》《夢工場》等單元,都有個相通的故事內核——新時代中國大地,從大灣區到北方、從城市到鄉村,各行各業中國人身上的進取精神和時代風尚。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薛繼軍透露,自6月中旬起,《獅子山下的故事》將在央視播出。該劇以香港一家茶餐廳為載體,講述香港幾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到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代變遷與香港人民心靈史。而《從這里開始》也將創作目光投向大灣區,講述一群年輕人為了夢想而相聚,又同在國家號召中投身大灣區科創事業,最終在時代進程中實現個人夢想。
對《大考》而言,故事發生的背景是疫情下特殊的高考,必然有艱難困境,但更有突破難題的勇氣、彌合人心的溫暖。同樣,《北上》《人生·路遙》《繁花》等從厚重文學作品里取材的電視劇中,洞悉生活本質與止于至善臻于至美,都是創作者所追求的情感共鳴。
看熒屏里向上向善的現實主義,品劇作中流淌的生活氣息,這是中國電視劇與生俱來的秉性。只有以人民為中心,電視劇才有綿綿的生命力。
立足中國大地,提高中國故事的文化辨識度
2021年初,一部《山海情》在熒屏圈粉無數,創作者以“普通人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的理念,找到了宏大命題和落地創作的交匯點——堅韌不拔的人民。2021年秋天,《功勛》鋪開了八位功勛人物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的壯闊圖景,引發網友“真正的偶像”“前輩嘔心瀝血,吾輩更當自強”等熱血評論。
兩部主旋律作品能如此觸動人心,背后都離不開創作者對中華文明、中華美學的深刻把握。今年,電視劇《縣 委大 院》集 齊《山 海情》的制 作班底,孔笙執導,并由《功勛之無名英雄于敏》的編劇王小槍執筆劇本。該劇將集中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新作為。
制片人侯鴻亮說,《縣委大院》的創作難度是,要從中國內地1300多個縣里去提煉生活故事。在總局協調安排下,編劇王小槍和聯合導演毛毛已兵分兩路,分別前往江西省大余縣、湖南省衡南縣掛職,歷時數月,切身體驗基層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高度融入的體驗,讓主創們能辯證地看待區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看待發展中的干群關系,在實踐中捕捉到真實的人物形象和當代生活,讓這一組鮮活的新時代基層群像,有可信的起點。
找準自身在時代大勢中的定位、在藝術長河中的航標,擔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歷史責任——新時代中國電視劇人義不容辭。
- 影視作品帶領“華流”走向世界[2022-04-04]